• 用户名
  • 密码
您的位置: 首页
双汇瘦肉精事件后突围 开放式办厂邀消费者监督
时间: 2011-05-26  来源: 大河网-河南商报  编辑: 詹邦洋

3月31日,双汇集团在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资料图片)

  曾经

  双汇曾一度陷入“说什么都是说谎、做什么都是作秀”的舆论旋涡。

  用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的话说,他讲了十几年的“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不及央视15分钟的报道。

  现在

  万隆接受商报采访时说,“我们将这次考验当作一次全面体检”。

  目前,双汇集团把生猪在线“头头检测”作为一道工序,实行开放式办厂,邀请广大消费者到企业参观考察和监督。

  未来

  5月15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双汇在应对瘦肉精事件中表现了不推诿、不埋怨、不气馁的“三不”精神,以及敢面对、敢揭短、敢担当的“三敢”作风。卢展工寄语双汇:来之不易、倍加珍惜,痛定思痛、再创辉煌。

漯河食品博览会上,双汇展览现场打出“批评是帮助,监督是关心”标语

  所谓气场,通常是讲架势的高下、魅力的大小、信心的强弱等,与精气神有关。

  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如何对待社会评价,则是双汇气场的直接表现。

  【编者按】

  瘦肉精事件,宛若核爆,给双汇带来了剧烈震荡。

  当这一事件渐如背影走远,当舆论碎片渐如尘埃落定,双汇迎来后瘦肉精时代。

  历经此劫,舛后余生,双汇可见的变与不变都有哪些?

  通过双汇,我们可以清晰地察觉河南对质量安全的痛定思痛、所转所变。

  毕竟,正如卢展工书记所说: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

  河南商报记者王海圣齐亚琼文/图

  对双汇集团而言,瘦肉精事件堪称势大力沉的一击。

  瘦肉精事件后,作为头人,如今的万隆处在什么样的局面之中?

  是四面楚歌,还是八方来援,还是爱恨交织?他是如何总结瘦肉精危机的得失?

  5月22日,万隆现身回答了河南商报社记者所提的多个问题。

  他说:“我们没有抱怨,没有推诿,也没有气馁。”

  他说,这是2个多月来他第一次正式接受纸媒的采访,“我非常坦诚”。

  且听他说。

  “瘦肉精事件

  是对企业生死攸关的考验”

  河南商报:瘦肉精事件发生后,两个月过去了,先谈谈双汇的损失吧。为此痛心吗?你们的反思是什么?对瘦肉精事件,双汇是如何定义的?

  万隆:瘦肉精事件,在内部,我们将它视为刻骨铭心的教训和生死攸关的考验。对于双汇来说,最令人痛心的损失恐怕还是企业用20多年时间铸就的“放心肉”品牌受到质疑。

  但在这个事件中双汇也有收获。双汇集团视监督为帮助,视批评为关心,把整改当关键,把考验当财富,不抱怨,不推诿,不气馁,切切实实地把质量内控措施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身上,系统控制保障食品安全。

  “我们的销售队伍和客户队伍稳定”

  河南商报:具体到双汇供应链条上的人,比如经销商,他们还有信心吗?这期间有没有和双汇分道扬镳、转投他处的?

  万隆:双汇品牌20多年来的积累,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是有基础的。

  首先,事情发生之后,双汇集团敢面对、敢揭短、敢担当;为确保食品安全,不惜代价,率先在行业内实施生猪“瘦肉精”在线头头检测,将企业标准提高到了行业标准之上。

  其次,截至5月20日,根据公开报道显示,全国已有230多个地市的政府权威部门公布了抽检结果——双汇产品无一例检出“瘦肉精”,这说明,双汇产品在整体上是经得住检验的,双汇集团是在尽力保障食品安全的。

  另外从目前来看,我们的销售队伍和客户队伍稳定,消费信心回暖,市场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我们相信,随着双汇集团的整改措施进一步落实,随着消费者对双汇品牌信心的重建,双汇的市场一定会实现新的突破。

  经销商的信心来源于双汇的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以及双汇集团应对危机的态度。

  “五六月份市场将恢复到80%以上”

  河南商报:目前双汇的经营情况如何?恢复了几成?预计多长时间能够恢复到事件之前的状态?你们有担忧吗?你们对未来是如何考虑的?比如养殖翻一倍还多,目前开始了吗?

  万隆:目前双汇的销售情况逐步向好,市场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按照眼下的势头,五六月份,市场将恢复到(往年同期的)80%以上,7月份有望基本恢复正常。

  食品企业涉及的产业链长,环节多,企业对上游产业链条的把控力度直接关乎对食品安全系统风险的控制能力。

  双汇集团将加大在养殖业的投入力度,强化产业链源头控制。目前,双汇集团已经建有年出栏30万头的商品猪和13万头种猪的养殖基地,其中,种猪养殖基地可满足年出栏1000万头商品猪供应。今后,我们将围绕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以此来保证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要做百年企业,首先是食品安全”

  河南商报:你们的发展目标变了吗,比如百年企业?现在,你对百年企业的定义是不是有新的认知?那么,双汇将做哪些改变呢?

  万隆:双汇集团的发展目标没有改变。“十二五”双汇集团投资速度不减,超千亿元目标不变,立足大中原,发展大食品,一定要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担当起重任。

  目前,我们对百年企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要做百年企业,首先是食品安全,要将消费者视为企业价值的最高评判者。围绕着食品安全,不安全是绝不能干的,宁可不生产都不能干!必须依法经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要把我们讲了十几年的“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落实到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细节,企业才能长治久安。

  “投资速度不减

  超千亿元目标不变”

  河南商报:请问你如何看待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万隆:近期,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漯河调研,提出了,“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特别是卢书记到双汇集团调研,针对食品安全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深刻揭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极其重要性。

  河南商报:从双汇自身来说,它将如何做?

  万隆: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联合加工基地,双汇集团更要把抓质量和讲诚信这两件关系到食品安全的生死攸关的大事,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中。

  双汇集团把生猪在线“头头检测”作为一个工序,每年投入3亿元保食品安全,实行开放式的办厂,邀请广大消费者、新闻媒体和政府部门到企业参观考察和监督,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专业化质量安全服务,做到产品更优、企业更强。

  卢书记针对“双汇”这个品牌,指出“来之不易、倍加珍惜”,我们深有感受。依靠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依靠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双汇用20多年铸就了一个全国知名的民族品牌,我们65000名员工一定要把它发展好,打造好。

  对于双汇今后的发展,卢书记提出要“痛定思痛、再创辉煌”,我们一定不辜负卢书记的期望,抓好食品安全,在“十二五”期间双汇集团投资速度不减,超千亿元目标不变,立足大中原,发展大食品,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担当起我们的重任。

  “我们将这次考验

  当做一次全面体检”

  河南商报:对双汇而言,20多年发展中,这次事件是否最为严重?

  万隆:应该说,这是一次最为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血与火的洗礼。我们将这次考验当做双汇从500亿元到1000亿元过程中的一次全面体检,找出问题,强身健体,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我们感谢消费者、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批评,我们也有信心在危机中推动企业的升级发展。

1   2   3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