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名牌的真实水平
ZARA为何屡次“犯规”,却依然能“俘获”中国消费者的心?有同行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它没有竞争对手,中国消费者买它的账,所以它根本不在乎质量和信誉问题。”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透露:“现在,很多国外品牌生产商都知道中国的‘游戏规则’——中国内地的消费者只关心服装的款式。所以他们就将重金用于设计,制作基本完全放手给工厂,甚至交给一些手工作坊,掺假问题自然不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ZARA走的是“低价战略”,采购成本压得很低,使一些为其供货的服装厂不得不想办法“弥补”。而“弥补”的手段首先就是掺假。
目前,内地的棉花价格约为3万元/吨,而涤纶的价格只有1万元/吨,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ZARA一款休闲裤标明含棉量75%、羊毛含量20%、涤纶含量5%,而实际检测结果却是含棉量为68.2%、羊毛含量10.6%、涤纶含量15.7%,另有4.0%的腈纶和1.5%的粘纤。
记者还发现,很多商场在产品抽检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一位批发商透露:“商场的产品抽检只是一小部分,基本检验不出什么问题。即便有不合格的产品,为了留住国外大公司的货源,商场也必须咬牙收下。”
记者曾亲历某市一家卖场引入美国一款时尚服装品牌的谈判过程。其间,中国卖场负责人表示,只要美商方面愿意进入,未来其产品可享受免检待遇,其他所有条件也都可以谈。
一位从业者甚至透露:“现在国内能看到的外国品牌,很多都是‘假洋鬼子’,它们依托于国外大公司,自称是其二三线品牌;有的甚至只是在国外注册一下,起个英文名字就变成了‘国外百年品牌’。”由于缺乏相应法律制约,在中国制造的“空壳洋货”,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内地市场上。
民族品牌需要扶持
1994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服装加工出口量占世界的一半。然而,“中国创造”却一直难成主流。品牌缺失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中国出口一件衬衫只有30—40美分的利润,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380飞机。
在中国服装界,有两个靠品牌获得成功的典型例子。
运动员出身的李宁已将门店开到美国洛杉矶,和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巨头分庭抗礼。李宁说,他的最大成功就是推进“品牌战略”。
大杨创世集团董事长李桂莲则对“股神”巴菲特等名人穿上她的产品感到骄傲。由于巴菲特的青睐,创世西装在国外的销量增长了四成。
即便如此,在内地的很多商场,创世西装还是被安排在不起眼的位置,给洋品牌当陪衬。对此,李桂莲气愤地说:“这对民族服装品牌十分不公平,国内知名商家应该给我国民族服装品牌应有的地位!”
让李桂莲感到伤心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民族品牌。不少政府采购项目都优先选择洋货,一些地方官员甚至表示:“宁可买贵的也不买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