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新闻
五一小长假 河南省赚了70.9亿元
时间: 2011-05-03  来源: 大河网  编辑: 李海啸

    河南省共接待游客1774.9万人次,同比增长16.1%

    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3%,城市休闲游成为新亮点

    中国网河南视窗讯  据大河网-大河报报道: 五一黄金周虽然“瘦身”,但游客出游热情不减。三天小长假期间,河南省共接待游客1774.9万人次,同比增长16.1%;旅游收入7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综合效益提升效果明显。

  五一期间接待游客1774.9万人次

    热闹,是五一期间河南省各大景区的主旋律。

    五一期间,郑州全市接待游客354.79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旅游收入21.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

    总体来看,假日期间河南省共接待游客1774.9万人次,同比增长16.1%,旅游收入7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

    调查发现,河南省旅游的品牌效应日渐显著。比如,去年以来,全省新评4家5A级景区,分别是神农山、白云山、清明上河园和殷墟。五一期间,这四大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均在25%以上;同时,登封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焦作云台山三大老牌5A级景区平稳增长,接待游客同比增长均在15%以上。此外,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已上升为国家级,成为河南省重要旅游品牌,节日期间,三门峡接待游客增长28%,其中过夜游客增长34.6%。其他省辖市和景区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城市休闲游成为新亮点

    从传统的景区观光旅游走向以欣赏、体验和品味为主的城市旅游,是近年来国内旅游发展的新形态。五一期间,郑州郑东新区上演的“家园郑州·快乐悠游”都市风情游活动,受到游客热捧。同时,河南博物院、河南地质博物馆、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城隍庙、郑州碧沙岗公园、郑州人民公园、郑州月季园等特色鲜明的城市旅游产品,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旅游观光。

    河南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从五一旅游消费情况来看,游客的旅游消费更加理性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组团旅游,不再集中在部分旅游热点景区,而是更注重从自身的旅游需求及个性化需要出发选择旅游休闲方式。在城市游兴起的同时,登山、探险游、滑翔、热气球、漂流、蹦极等新的旅游休闲产品呈增长态势。

    超55%郑州家庭“合家游”

    由于假期较短,省内短线游成为首选。省内游客比重占郑州全市接待总量的80%以上,省内客源地前十位依次为郑州、开封、洛阳、许昌、南阳、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商丘。环城游憩带景区亦成为郑州市假日旅游的首选,游客比例达50%以上。

    而且,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多和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日趋完善,游客更倾向于具有充分灵活自主的自助游或者自驾游。因此,今年五一假日,短线游、乡村游、合家游、自助游和自驾游延续了去年的升温态势。

    据测算,假日期间,郑州市合家出游比例达55%以上。游客自驾车比例占5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自助游游客比例达6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

    五一期间,河南省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全面增长,极大地拉动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通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抽样调查,全省星级酒店客房平均入住率均在70%以上。

  交通拥堵、门票经济等问题急需改善

    美中不足的是,节日期间,省内一些景区道路建设滞后,景区内停车场无法满足游客的停车需要,拥堵成为常态;少数景区服务不够规范,甚至发生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事件;个别景区对门票过分依赖,缺乏创新意识,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有限,导致假日期间景区接待人数同比略有下降……

    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提醒,景区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顺应旅游发展趋势,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对门票的依赖,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景区的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创收渠道;拓展营销渠道,推广旅游品牌等。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