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认识转型发展时期质量安全问题的严峻挑战
近来,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国际上,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日本丰田的召回事件频频发生,对素以高品质著称的“日本制造”的形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品质神话”正在被人们重新审视。在国内,三鹿奶粉事件的阴霾才刚刚过去,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毒生姜等一个个事件,则在反复刺激着国人敏感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神经。在经济快速增长、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转型发展时期,中原经济区要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们需要更加清醒的认识转型发展时期,中原经济区发展在质量安全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首先,历史经验表明,质量安全问题往往与经济的高速增长相伴随。美国在20世纪初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时,其食品安全同样异常突出。100年前,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在小说《屠场》中揭露的芝加哥某肉类食品加工厂的种种内幕,就引发了美国政府和社会对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的强烈反应,并由此促成了两部美国联邦法律:食品和药品法案以及肉类检查法案的诞生,同时还促成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诞生。丰田召回事件之所以频频发生,与其海外高速扩张甚至是过度扩张所导致的品质管理弱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双汇瘦肉精事件的肇始者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也是近年双汇高速扩展的产物。现阶段,无论是对全国来讲,还是对中原经济区来讲,均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有其特定的历史必然性。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敏感”时期。
其次,在质量安全问题中,食品安全是最为突出的,也是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一大民生问题。河南作为全国的粮食大省、农业大省、食品工业大省,从产量上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固然重要,从质量上保障国家的食品安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小麦粉、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面、饼干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二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所强调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在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要保证耕地红线和粮食稳定增产,已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而在耕地污染形势严峻、转基因食品危害有待进一步评估、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落后、生产的源头分散、市场集中度过低、小散乱现象突出的现实背景下,要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其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
再次,伴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质量安全的要求和期待也在迅速提高。而另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们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社会诚信体系还都处于建构和重构的过程中,低水平的、甚至有重大缺失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社会诚信体系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迅速增长对质量安全的需求。比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已达80%,日本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而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仅为60%。就近期的瘦肉精事件而言,虽然我国政府去年10月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的意见》,对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商务部、质检总局等的职责作出明确分工,但还是未能形成真正有效的监管体系,政府监管、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使生猪养殖、贩运和屠宰诸环节国家严格的“瘦肉精”检测监管要求流于形式,最终使政府、企业和社会都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正如一些媒体所强调的:“瘦肉精”事件没有赢家。消费者是输家,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有很强的毒副作用,长期食用还可诱发恶性肿瘤;企业则是最直接的输家,问题曝光后,双汇集团不得不对济源公司停产整顿,产品全部召回,整个集团的销售额锐减,公司的形象严重受损,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幅缩水;而最大的输家则是政府监管的信用,监管的短板使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信心严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卢展工书记近日在漯河调研时强调:“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中,无论是发展食品产业还是做好各项工作,质量问题都尤其重要,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我们要把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把质量问题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立省大事抓紧抓好。”可以说,“安以质为本”,质量安全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生命线。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来讲,要维持好、建设好这条生命线,需要把质量安全问题作为重大战略和系统工程抓紧抓好,把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现阶段,要在持续不断加强和完善质量安全法规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四大体系的建设。
第一,要持续不断的加强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质以诚为根”。当今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社会诚信的缺失。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诚信经济,离开了诚信,人类社会就会落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囚徒陷阱”,最终使政府、企业和社会都蒙受巨大损失。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来讲,应积极开展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区的创建活动,将其作为全社会的一个长期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战略关键来抓,通过创建诚信政府、诚信企业和诚信社区,全面树立“诚信中原、诚信河南”的发展形象。
第二,要持续不断的加强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主体。在质量安全中,任何一个责任主体的不作为都会导致质量安全事故。然而,由于不同的责任主体共处在一个社会当中,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因此需要在责任体系的建设上采取共同行动。当务之急,一方面是要抓紧推进责任政府建设,没有一个清廉、诚信、负责任的政府,就无法要求企业、家庭和个人来真正履行社会责任,质量安全问题濒发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要抓紧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特别是对于快速扩张的大型企业,需要尽快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通过社会的监督,促使企业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由于河南担负着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的重任,以此为核心,以质量安全教育和大讨论为契机,加快责任政府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全面树立“责任中原、责任河南”的发展形象。
第三,要持续不断的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如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我国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时代性课题。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环境安全问题频发,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中原经济区要持续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就必须将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上的探索作为其一项核心内容。特别是,要针对“瘦肉精”事件的教训和在整治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加大研究攻关力度,探索食品安全无缝监管机制,加快建立一个适合中原经济区发展实际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树立“安全中原、安全河南”的发展形象。
第四,要持续不断的加强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食品标准比较混乱,各标准间重复交叉、层次不清、相互矛盾的现象比较严重。河南作为一个粮食和食品生产大省,应该努力借鉴有关国际标准制定的经验,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与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相结合,应加快质量安全标准实施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生产、贩运、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全面树立“标准中原、标准河南”的发展形象。(作者: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