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全河南 > 安全访谈
河南周口:努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有更大作为
时间: 2011-03-27  来源: 河南日报  编辑: 河南视窗三
    国家粮仓看河南,河南粮仓看周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接见河南代表团时说:“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省,河南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省已连续多年保持粮食总产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的优势,不仅解决了全省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还调出400亿斤以上的原粮和粮食加工制成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全省两会接见周口代表团时提出殷切希望:“周口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和粮食大市,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周口如果能够解决1000万人的粮食问题,解决1000万人增收的问题,持续走出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就是周口最大的贡献。周口还有很多方面在全国、全省领先,而且拥有金丹乳酸等世界第一的优秀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周口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提振信心,让更多人了解周口的地位和作用。”

    铭记中央领导的重视与关心,牢记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全国人大代表、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徐光在参加全国两会时信心十足、掷地有声地表示,作为粮食产量占全省13.3%、占全国1.3%以上的河南第一产粮大市,已经连续七年增产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为了国家粮仓,周口1100万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努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有更大作为,决不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

    周口,地处豫东平原,辖10个县(市、区)1600万亩耕地一马平川,四季分明的天时条件、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勤劳的1100万人民,注定周口成为“中原粮仓”,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140亿斤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95亿斤左右,保障粮食安全重于一切。

    2006年,129亿斤;2007年,130.2亿斤;2008年,141.2亿斤;2009年,143.3亿斤;2010年,144.7亿斤。

    食为政先,农为邦本。5年来,金黄的麦穗映红了周口市农民的笑脸,希望的田野铺就了粮食生产持续高产、稳产之路。

    对于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周口各级领导讲政治,突出抓好粮食生产不松懈,自觉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粮食生产一直居河南省第一位[2010年达到144.7亿斤,占河南(1087.4亿斤)的13.3%、全国(10928亿斤)的1.3%以上]。根据中央提出“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河南“新增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目标,周口自我加压,承担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亿斤的光荣任务,到2020年粮食总产达180亿斤以上。面对今年50年一遇的冬春连旱,周口千万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行动迅速,措施有力,打了一场科学抗旱的攻坚战。目前小麦长势良好,如果中后期不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今年夏粮生产又是一个大丰收。

    在保持粮食连年高产、稳产上,周口的主要做法是:

    讲创新,坚持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不放松,努力变粮食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狠抓粮食品质改善,全市粮食品种的优质化率达90%以上。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倒抓粮食生产,订单农业发展到800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60%以上,初步改变了过去“种什么、卖什么”的传统生产方式。

    讲科技,坚持实施科技兴粮不动摇,切实增强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力。大力推广应用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病虫害防控、高产创建等关键技术。该市自主培育出周麦22、周麦18等20多个系列优良品种,每年繁育原良种5亿多斤,是黄淮流域最大的种子繁育基地。全市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讲效益,坚持调整农业结构不停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不减少种粮面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高效、生态、无公害经济作物,全市土地复种指数多年稳定在270%以上,既丰富了城乡菜篮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从“三农”工作的实践来看,农业大市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还要解决好农产品供应、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等问题,统筹做好“保障国家的粮袋子,装满城乡的菜篮子,撑起农民的钱夹子,建好农村的宅院子”等工作,这些工作做好了,农民就能安居乐业,农村长期稳定发展就有了最根本的保障。

    新的起点,新的希望。这个五年,在千万周口人的智慧和汗水里,周口市粮食生产必将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