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您的位置: 首页
“大学生采煤班”扎根一线屡创佳绩
时间: 2011-11-01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詹邦洋

   中国网河南视窗11月1日讯  据新华网报道:(记者罗辉 秦亚洲)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12名大学生甘愿扎根采煤一线,在环境危险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中,操作我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管理和运行系统,取得了全国同类矿井功效第一、安全生产“零事故”的佳绩。

 

    --胸怀理想脚踏实地 大学生甘愿当矿工

 

    我国品种最全的炼焦煤、动力煤生产基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大学生采煤班”,成立于2008年8月,由2名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和8名专科生组成,平均年龄25岁,主要任务是操作和维护处于试用阶段的我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合采煤设备。

 

    西安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董刚,毕业时放弃了中国重型机械设计院的工作,选择了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下井采煤。董刚说:“我是经过深思熟虑才选择到煤矿一线工作的。我的人生理想不是当矿工,但我想踏踏实实从一线做起,把专业知识用到在实践中,不断考验自己、提高自己。”

 

    “如果是单纯为了挣钱,我们都不会选择这份工作。”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王香瑞说,“我们这12个人最大的共同点是,不怕环境多么艰苦,不怕别人咋议论,不怕家人多么反对,都心甘情愿、坚定信念从实践中学到真本领,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大学生采煤班”所在的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从井口到采煤工作面,除了乘坐机械滑轮车外,还要步行约4公里,路上衣服浑身湿透又暖干,到达垂直深度约900米,温度高、湿度高、粉尘大、噪音大的工作地点。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刘彦兵说:“我们都不想当一辈子矿工,但是决心从矿工做起。我们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在井下,虽然工作环境比较差,但是能发挥比坐在办公室里更大的作用。”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梁铁山说,我们拥有16万职工,两家上市公司,最需要的就是像“大学生采煤班”这样,既有专业知识,又能扑下身子在基层踏实工作的人才。他们身上闪光着当今大学生最稀缺的品质,扎根一线、吃苦耐劳。

 

   --刻苦钻研实干 屡创行业佳绩

 

    在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薄、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下,操作和管理处于试用阶段的我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大学生采煤班”刻苦钻研,不断攻关,取得多项技术改造成果,创建“六要素”现场安全管理系统,不仅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确保了安全生产。

 

    “大学生采煤班”自主开发了岗位价值精细管理软件系统,设备需要检修时,系统会根据预定检修周期自动报警,提示设备各个零部件需要何时、何种检修,并对设备部件的更换情况自动记录,避免了检修延误,方便了检修记录快速查询。系统建立的“事故档案”对以往发生的设备故障进行记录,通过综合诊断,有效避免了同类事故发生。

 

    “大学生采煤班”相继完成了“全自动化冷却喷雾系统改造”“采煤机红外检测系统改造”等革新项目,研发了“滚动滑移式传梁装置”“采煤机滚筒截齿割尾”等技术成果,有效弥补了综采设备缺陷,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创造出“董刚软件”“香瑞制图”“双林加工”等一大批以职工名字命名的革新成果。

 

    围绕零死亡、零事故、零超限的目标,“大学生采煤班”建立了以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和信息通讯为内容的“六要素班组现场安全管控系统”。编制当班安全生产全过程分析图表,绘制当天停车原因柱状图,按照4天一个周期进行生产作业分析,分别统计出“六要素”的影响概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党委书记宋伟毅说:“这些大学生踏踏实实,敢想敢干,勤于琢磨,开发的软件和创建的管理方法都是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有的放矢,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安全生产。”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研后认为:“大学生采煤班”创造出日产6985吨、月产18.5万吨的新水平,人均功效名列全国同类矿井第一;设备完好率达到100%,不用每年升井大修就能达到国外同类设备使用寿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采深不断增大、地质条件日益复杂的条件下,没有发生一起设备事故和工伤事故,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记录。

 

    --不懈怠、不浮躁 彰显时代精神

 

    “大学生采煤班”所有的家庭都因为担心安全问题反对他们当矿工。他们不仅没有发生一次安全事故,反而创新生产管理方法,提高了整个矿井的安全水平。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嘲笑他们“下井挖煤挣钱太辛苦,不如上街卖红薯”,他们却一直坚守“挣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总要有所追求”的信念。

 

    今年22岁、独生子女的张渊说:“家人和女朋友都担心我的安全,坚决反对我当矿工。女朋友收入比我高,心疼我工作太累太危险,经常劝我和她一起做生意。我喜欢我的专业,不想半途而废,环境虽然艰苦,但我会坚持下去,为将来的事业打好基础。”

 

    “虽然每个月扣除‘三金’后6000多元的收入在本地不算低,但是买房、买车仍然有很大压力,而且社会地位太低了。”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王庆雷说,“我们经常在深夜里扪心自问,思想上也都动摇过,但是最终能够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选择,主要是因为我们把生活不想停留在吃、穿、住、行的层面,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崔全良说,从这些大学生身上看到了新时期青年人胸怀理想、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在信念的支撑下,不懈怠、不浮躁,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是当今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好榜样。

【责任编辑: 詹邦洋 审稿: 詹邦洋】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