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您的位置: 首页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助推河南大学跨越式发展
时间: 2011-10-28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编辑: 詹邦洋

    中国网河南视窗10月28日讯  据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10月27日,记者获悉,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一批、第二批评审结果公示结束,由河南大学关爱和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和耿明斋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双双中标,取得历史性突破,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一举拿下两个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在河南高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具有百年办校历史、培养出大批各类人才的河南大学,其发展一直备受各级领导和全省人民的关注和期待。今年5月,省政府制定实施了《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要为河南大学的改革发展提供更为有利、更加宽松的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和外部环境;前不久,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河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将为河大建设高水平大学,实现百年名校复兴提供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说,学校将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大局,通过加大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目标: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

 

    对于学校的发展,河大人从来没有丝毫懈怠。

 

    2009年底,在该校组织召开的第九次党代会上, 河大明确提出了“在省部共建的基础上,争取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水平大学行列,进而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并确立了“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主线,努力实现河南大学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中原崛起能力的重大突破,确立质量立校、学科强校、人才兴校、开放带动、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

 

    围绕这一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河大组织制定了《河南大学章程》等,修订完善、制定出台了69个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长效机制。

 

    学校制定完善了《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进一步提出了学校今后10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具体发展目标,明确要求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过程中,要树立“有重点才有突破、有突破才有发展”的思想,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以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进入新的境界,从而实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突破,实现服务中原崛起能力的重大突破。

 

  举措:加大科研投入来推动学科建设

 

    河南大学加大科研投入和科研平台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和完善学科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今年3月,该校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联合组建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填补了河南高校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空白;9月,“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度项目立项,这是河南省“973”计划项目作为首席单位的重大突破。

 

    近年来,河大在科研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先后获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多项,获省部级项目55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0多项。

 

    河大积极整合资源,开展学位点申报工作,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先后顺利获批,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学校瞄准国内外特别是河南省科技发展前沿领域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实际,不同学科确立不同的科研服务目标。人文社会学科坚持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长期致力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提出了“郑汴一体化”的构想,解决了欠发达地区和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协调发展问题,为中部崛起和河南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论证与研究,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为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了卓越贡献。

 

    理工农医学科则坚持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的表面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粉体,技术工艺居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各大油田都有广泛运用。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该校成功解决了造纸黑液碱回收白泥二次污染这一世界性难题,为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领域,该校不仅成功为中国民航总局设计制作了奥运会保障项目——航空气象综合信息处理平台,还为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研制了空间信息系统。此外,中国地球系统数据共享工程、黄河流域数据中心、天气预报系统等研究成果也在服务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河大放眼全国面向世界,提出了“坚持走国际化办学”的发展道路,在郑州正在筹建一所现代化的国际教育学院,努力打造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品牌。学校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联合培养研究生,与纽卡斯尔大学、圣彼得堡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并联合开展科学研究,进行技术攻关。这些举措不仅为培养学生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思路,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海内外的影响。

 

  创新:不拘一格揽人才

 

    深知人才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以开放的胸怀和态度,不拘一格地延揽大师级、旗帜型学科带头人,为河南大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百年来,先后有72位院士在此辛勤耕耘,他们的言传身教,培养出40多万优秀学子,营造了河南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

 

    2000年,开始实施了人才队伍建设“立体工程”,先后推出了“黄河学者”支持计划和校特聘教授制度。2009年,学校又制定实施了《河南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攀登计划》,明确提出了“理清五个层次、实施五项计划”。其中,“五个层次”就是重点培养和造就国家级、省级、校级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博士等五个层次人才队伍;“五项计划”就是杰出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青年教师博士化计划。

 

    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引进省(校)特聘教授、黄河学者50多人。同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加强智力引进,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引进了12名双聘院士及20多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指导学校的学科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和科学研究,建立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本校人才的重点扶持力度,结合国家、省、学校的人才培养工程,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划拨专门经费,有针对性地对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学校培养了国家杰出青年宋纯鹏教授,另外有10多名黄河学者、校特聘教授成为省特聘教授。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河南大学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近些年,每年到学校应聘的高素质博士毕业生近4000人,这使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师资力量进一步雄厚。

 

    作为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是河南大学的责任,也是河大人的使命。河大校长娄源功说,今后,学校将根据国家、河南省重大发展战略,瞄准科技发展前沿领域,采取超常规措施有目的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增加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的数量;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依托学校的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重点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和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突出创新能力的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关爱和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精神、扎实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抓好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两所高校之一,河南大学要按照《指导意见》提出的新要求,加快创建国内一流大学步伐,坚定“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信念,努力打造中原地区人才培养高地,挺起河南高等教育的脊梁,自觉服从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在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进程中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 詹邦洋 审稿: 詹邦洋】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