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学界专家谈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时间: 2011-10-24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编辑: 詹邦洋

    中国网河南视窗10月24日讯  据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引和推动,才能够迈开加快发展的脚步。

 

  宣传教育与民生实践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朱夏炎说,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应该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新闻宣传战线要全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在宣传“是什么”的同时,还要深入解析“为什么”,努力提高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赢得人们的共鸣共识。

 

    朱夏炎指出,当前,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多层、多变的特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凝聚共识,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旋律,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人们思想,引领社会思潮。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准,弘扬新风正气,特别是加强和改进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推出一批像李文祥这样的典型人物。

 

    朱夏炎说,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改进宣传报道的文风,提倡短、实、新,力戒长、空、假,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要发挥好主流媒体的作用,同时善于运用都市类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抢占全媒体条件下思想文化宣传的制高点。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关键环节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河南行政学院党组书记赵鹏说,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我们要紧紧围绕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布局,创新教学内容,完善培训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党校和行政学院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方面的优势,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理论支撑。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表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关键环节。贯彻学习六中全会精神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展校际间、校企间、与科研机构之间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模式,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试点“平台+模块+课程群”的新教学体系,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战略性人才、复合型人才、外向型人才,形成了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

 

    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教育广大群众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认为,从广义范围来说,国民教育应该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就是要通过这三种途径,第一种途径,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说,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三进”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各种社会实践等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二种途径,从社会教育方面来说,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使其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第三种途径,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说,家长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修养作表率,更要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李恩东认为,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要着力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宣传和实践教育。通过课题调研和中原大讲堂等路径,加大理论研究和普及工作。二是要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和实践教育。用群众喜欢的语言和方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塑造中原人文精神,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 詹邦洋 审稿: 詹邦洋】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