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您的位置: 首页 > 河南医疗 > 行业聚焦
我国两部中医药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时间: 2011-06-02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 王瑞丰

    中国网河南视窗讯   继2010年3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以来,我国两部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于2011年5月23日至26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IAC)第十次会议上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评审委员会对这两部文献的独创性、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

  《本草纲目》是由我国明代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黄帝内经》则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著作,成书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该书系统总结了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实践经验,揭示出中医学的生命观、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它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是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

  据专家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古籍存世数量约为3000万册,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古籍破损严重。而在进入《国家古籍珍贵名录》的218种中医药古籍文献中,有许多都属于孤本和绝版,其价值不可估量。此次《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是我国传统医药典籍文献进入世界文献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中医药古籍避免遭到人为和自然的破坏提供了保护。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此次两部中医药典籍"申忆"成功对于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科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和哲学性质及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体现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体现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正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和接受。”王国强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而包括中医药古籍在内的珍贵文献恰恰是我国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时间流逝,传世中医药古籍越来越少,对古籍的抢救、保护和整理传承已是刻不容缓。

  据了解,为做好中医药古籍保护工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的《中华医藏》编纂工作已全面启动,目前已经选取珍贵中医药典籍2800种,兼顾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华各民族的医药代表性著作,并且还将收录从海外回归的珍贵医药典籍,将形成我国最大的一部医药学专科丛书。

  据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明华介绍,世界记忆工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旨在实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世遗”项目的延伸,但它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即档案馆和图书馆保存的珍贵文献以及口述史记录等,每个国家每两年只能申报两份(组)文献。(记者 罗朝淑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