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一大早,南召县云阳镇唐庄村农民马根芳就忙得不可开交:按照自己独特的配方,他逐一为映山红品种桃合作社的118户社员分配桃树杀菌农药。
在唐庄村,马根芳虽然是位普通的农民,但也是村里的“名人”和致富带路人。今年1月17日,作为全国特邀的20名阳光工程创业带头人之一,他风光无限地参加CCTV-7“阳光创业——我能我行”颁奖盛典。
科学种植成能手
马根芳兄妹7人,由于家里经济拮据,15岁便辍学回家务农。那时候,他认识到仅靠种田只能解决温饱,根本无法发家致富。
马根芳坚定不移地选择种植桃树。这种决心源于他儿时的记忆——桃树曾是家里的“摇钱树”,爷爷经常拿桃子去集市上换柴米油盐。
1986年,马根芳到深山里买来桃核,自己培育了1000棵桃树苗。不懂嫁接技术,他就请来邻村的师傅。很快,悟性极高的他便琢磨出当中的“门道”。
25年来,马根芳已从当初对桃树种植技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高级园艺果树工”的种植能手。他家种植了26亩果园、900余棵桃树,年收入20多万元。
果园农夫上央视
1989年,马根芳种植的100棵桃树挂果,进入初果期。在一个偶然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河北省农科院免费培训种植专业户的消息,便背着行囊第一次出远门学习。结业后,他按照老师传授的方法,把长势茂盛的桃树顶梢锯掉。父亲怒骂他:“这孩子外出没学到能处,回来就瞎折腾。”
经过修剪的桃树通风透气,日照充足,桃子不但色泽鲜艳,口感甜津,而且果形圆润,硕果累累,每棵桃树效益是以前的3倍。算过对比账,父母不再阻拦,任由马根芳在果园里“折腾”。
1990年,马根芳报名参加了郑州农科院的函授班。后来,他又把在河北学习的管理技术知识融会贯通,摸索出一套果树的成熟管理经验。他种出的桃子不但成熟期提前半月,且果形、色泽、口感良好,在湖北省荆门市超市贴上标签后,竟然卖到一个50元的“天价”。
春节前夕,由CCTV-7记者牵线搭桥,马根芳走进中国农科院,见到了林果系资深专家。这位专家对他的种植技术进行测试后,当场给予高度评价:“实践出真知!你的管理技术实用性很强,已达到种植业最高水平。”
致富不忘众乡邻
2009年12月,作为南召县首批阳光工程创业学员,马根芳到市里参加培训,在同行80多名种植能手“技能比武竞赛”中,他出类拔萃,被首推为“班长”。市农校随后确定唐庄桃树种植基地为“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全市13个县市区100多名种植能手前去取经。
2010年元月,马根芳发起成立了映山红品种桃专业合作社,社员推举他为理事长。把合作社经营得红红火火,让群众尽快富裕起来,维护好社员利益,是他最大的心愿。为此,他整天忙碌着为社员团购杀菌农药,开杀菌处方,传授桃树修剪技术,组织果品外销,逐步成为村民的致富向导。
如今,他已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4个村种植桃树2700余亩,并倡导发起成立映山红品种桃合作社,入社社员118家,年产鲜桃200万吨以上。其中年收入8万元以上的社员就有40余家,成为南召县最有影响、规模最大的专业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