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河南视窗5月11日讯 据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近期醉酒驾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5月4日,舞钢市的侯某因醉酒驾驶被判拘役4个月,成为我省醉驾入刑后的首例判决。据省公安厅统计,5月1日至6日,我省共查处醉酒驾驶人员46人。据郑州交警部门统计,醉驾入刑正式实行一周以来,5月1日至7日,警方查获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与此同时,醉驾入刑也让人们的生活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
“五一过后,我们公司的业绩直线上升。”紫荆山路一家代驾公司负责人说,这两年都是勉强经营,今年5月醉驾入刑后,代驾客户翻了一倍。
据了解,自从醉驾入刑政策出台后,郑州市代驾公司从先前的几家激增到50家左右。
醉驾入刑也让“我开车了”成了眼下最新最热的挡酒词。
车主曾先生说,以前不管开车不开车,聚会时朋友都狠着劲地劝酒,推都推不掉,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家聚会时劝酒的少了,反而还叮嘱酒后千万不要开车。
绝大多数车主都对醉驾入刑持欢迎态度,一致认为:“只要开车,绝对不劝酒不喝酒” ,因为“不敢喝了,代价太高”。
记者走访还发现,目前在郑州市一些饭店也增加了温馨提醒服务,在酒店显眼位置贴出“酒后不开车”的提示。一位饭店负责人说,他们希望通过善意的提醒,让顾客安全回家。
醉驾入刑后,记者采访发现,在很多酒家、饭店门口,不少人走出酒店就招手打的,出租车司机王海兵说,五一以来,夜间出租车生意明显比平常好了不少。
严查酒后驾驶带来的另一直接影响是,醉酒就医的病人少多了。以往节假日里,因喝酒喝出毛病上医院的大有人在。但今年“五一”期间,郑州市一些大医院接诊数量大幅下降。
“在酒驾之外,人们应该审视的还是当下的酒桌文化。”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朝聚说,传统的酒文化中,“喝好”、“喝倒”才是“心诚”的表现,这种庸俗的酒文化并不是“醉驾入刑”能根治的,它需要社会道德和文化的逐步熏陶和重塑。
杨朝聚认为,“醉驾入刑”实际上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民意的呼应,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在物质不断丰富的情况下,提高国民的素质,强调自律、爱心、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生命的敬畏,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