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7日电(记者 李丽静 通讯员朱晓彤)统一安装GPS定位系统,非工作时间车辆一律"对号入座"停放,开发利用《机关公务车辆管理系统》,全方位管理车辆燃修和使用……3月30日,记者获悉,省公安厅机关公车改革稳步推进,目前所有公务车辆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公车使用的多道"紧箍咒",有效杜绝了非公务用车,大幅降低了车辆燃修费用。
公车"对号入座" 加油一车一卡
3月29日下午6点,省公安厅机关院内,各种公务车辆整齐地停放在标有自己车号的车位上。每天晚上,车管人员都会详细巡查,对"夜不归宿"和没有"对号入座"的公车记录在案。
"现在车辆管的严了,各处室领导带头,大家日常工作凭派车单用车,严格禁止单车单人出行;到外地出差,或者非工作时间动用公车不仅要填写派车单,还要部门领导审批",司机小李告诉记者。"督察部门、车管干部每天检查,公车不按时归位,且不填写派车单就会被通报,年终还影响部门绩效考核成绩和评先"。
为杜绝不实加油,省公安厅还进一步规范加油卡管理,对所有在编车辆实施一车一卡一牌制。"每个月我们会根据各部门上报和核查的车辆行驶公里数及加油站反馈的单车加油明细,核算每台车每月百公里耗油。这不仅能及时排除故障耗油,也杜绝了油料流失现象",省公安厅警务保障处负责人说。
GPS定位系统 紧盯公车"出轨"
"厅机关这么多车,一出单位大门,汽车的位置和动向就很难管控",警务保障处负责人说。为准确掌握机关公务车辆使用情况,监控车辆出行状况,省公安厅于2010年6月在机关所有公务车辆上统一安装了GPS定位系统。
轻点鼠标,进入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可以轻松查询任意一辆车的所在位置、行驶轨迹等信息。"系统运行以来,每台公车每时每刻的动向都能实时掌握,所有运行轨迹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案。用车时的'派车单',各部门上报的车辆行驶公里数与车辆行驶轨迹一对照,是不是拐弯办私事了,是不是有虚报现象一眼就看出来了,想抵赖也不行",司机张师傅说。
规范管理,车辆管理也走信息化
为使车辆燃修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省公安厅还专门开发了《机关公务车辆管理系统》,将厅机关所有公务车辆纳入管理。
打开该系统,每辆公务车的基本信息,维修保养记录、保养提醒、维修费用、每月行驶里程、每月加油金额等都一目了然。甚至每一次维修所修部位、更换部件的详细情况都一清二楚,有效避免了一个问题重复维修等问题。
几年来,通过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堵塞漏洞,各单位在保障公务用车及车辆安全行驶的同时,主动控制本单位的燃修费用,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据统计,2009年与2008年相比,燃修费节约50%;2010年在油价、汽车零部件等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比2009年又节约5%。(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