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河南频道讯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我国一些农村的真实写照。而在漯河市的1000多个村庄,通过垃圾集中清运和处理,田园风光越来越美。
“与前些年相比,农民住上好房子,用上了好家具,买轿车者越来越多,走的是水泥路,图书室、卫生所、健身广场都有,似乎与城市生活差别不大。”漯河市文明办主任梁国政告诉记者,但是,“垃圾围村”的危害,却成为城乡一体化的一大障碍。
昨日记者在舞阳县孟寨镇下澧村看到:主干道、入户路和村广场内,地面干净整洁,两名保洁员正将垃圾放入垃圾池。在很多地方,记者看到,小孩喝完奶后,将瓶子丢入垃圾池中。
村民屈富新说,环境好多了。“这要归功于村民的良好习惯和保洁人员的努力工作。”孟寨镇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下澧村共有1000多口人,两名环卫工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打扫一次,村里给她们发工资。
“早在2009年,这项工作就纳入了目标考核和长效机制。”漯河市文明办主任梁国政说,“今年市财政拿出了400万元,今后经费将逐年提高,设施将逐年完善。”每个村都要配备1至2名环卫工、2至3个脚踏三轮车和板车,每个镇配备2至3辆垃圾运输车。
“城乡一体化,风景美如画,先让广大乡村干净起来。”漯河市市长祁金立表示,“过去农村那种天蓝、水碧、风清、日丽的情景,相信大家很快会重新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