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听讲座的家长们成了徐谭妥、赵昌昊等人的“粉丝”
100多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组成一个爱心社团,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迎接毕业、长大成人,在付出的同时他们更加懂得了珍惜和感恩。
6月19日,一场特殊的公益讲座在郑州举行:主讲的是郑州外国语学校被国内外名校录取的学生,讲座内容是自己的学习方法、成长感悟,门票收入都捐给了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
“作为学生社团,我们想尽可能地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价值转换。”郑外爱心接力社发起人、社长徐谭妥说。在郑州市黄河公证处工作人员的监督下,15330元门票收入现场全部捐出。
爱心接力社是两年前郑外一批高一学生成立的一个学生社团,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义卖、易拉罐收集、慈善募捐等方式,先后向汶川受灾学校、省内贫困山区学校以及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个人施以援手,向他们捐助钱物数万元。
对成员们来说,每次活动从创意到宣传单的印制、散发,再到现场组织、钱物监管和捐赠实现,每个环节都是对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的一种考验。
两年多来接力社从最初的三五个人扩充到160多人,就像一粒石子,投到水中泛起了阵阵涟漪。“陷进困境的有很多人,但一颗爱心也能感染很多人。”成员赵昌昊感慨地说。
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场景有很多:受灾学校的同龄人寄来了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去敬老院慰问时老人们脸上绽开的笑容,春运时在郑州火车站被帮助的旅客那一声“谢谢”,接力社的成员们冒雨散发传单的身影……
“一些白眼、不理解甚至阻挠我们都遭遇过,但收获更多的还是满足和感动,这是最珍贵的礼物。”这位先后收到美国明德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等9所世界级名校录取通知书的大男孩微笑着说。
徐谭妥、赵昌昊马上就要毕业了,现在爱心接力社已经有了新的社长和副社长,“我们告诉继任的学弟学妹,一定要做到真心付出和勇于坚持,只有这样爱心才能一个个人、一届届学生地传递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