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一步到位”难,买过渡房也难
“现在 房价太高了,面积稍大一点的房子动辄就要八九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对于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来说,‘一步到位’确实有点不太现实。”就职于无锡某事业单位的丁先生对此感触颇深,“但想要买套面积小一点的房子暂时过渡用,也挺麻烦的。”
到底多大面积合适呢?“至少要买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两房吧。”女朋友给他提出这样的建议。丁先生觉得有道理,因为婚后不久可能就要添一个小宝宝,如果没有两个房间,届时会显得非常拥挤。
选择在哪里买房呢?今年以来,二手房市场随着一手市场的火爆而量价齐升,虽然在新政的调控下成交有所下滑,但价格依然坚挺。风雷新村、稻香新村等老小区的单价都已经达到七千元左右,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丁先生的心理价位。不过考虑到日后的上班问题,他也不想为了降低购房成本而将房子买到太偏僻的地方,和女友合计了一下,丁先生觉得新家还是应该安在崇安区或滨湖区。
此外,教育、商业、交通等配套也是丁先生需要考虑的。太湖广场附近是首选,因为这里各种配套设施都很完善,不过符合面积标准的两房,总价大多已经超过60万元,这让他感到有些吃力。
“受经济实力所限,总价40万元左右,就是我的心理价位。”
考虑到面积要求,丁先生只好将购房区域向城区边缘移动。“在选房过程中,我碰到了很多问题,有的是交通不方便,有的是户型有缺陷,有的则是配套不完善,能让我满意的房源似乎很难找得到。”经过长达两三个月的“海选”,他最近终于挑中了一套位于上马墩附近的一套二手房,“矮子里面拔高个吧,要找到各个条件都让自己满意的房子实在不太容易。”丁先生有点无奈地说。
其实,丁先生碰到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对于首次买房的人来说,面对房价高涨的现状,要在自身需求、房价承受能力等诸多现实问题中找到平衡点,这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建议】首次置业,讲究“取舍有道”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牵制,买过渡房不可能满足所有想法,因此要学会取舍,用不太多的钱买到实用的住房。”无锡优房置业高级经理杨先生表示,比如为了降低购房成本,可选择城区外围区域,可以放弃舒适而追求房屋的功能齐全,当然,也不能过于追求低总价而忽视住房的其他因素,如质量、增值潜力等。那么,应当如何取舍呢?
取实用舍花哨
就同一个小区而言,影响房价的因素有很多,如朝向、楼层、位置等。一般中间楼层、东南朝向以及小区中央可看到景观的房源,售价相对较高。“但对于购买过渡房的人群来说,则可以适当忽视这些因素。”杨先生表示,通常情况下,首次置业后5~10年内,基本上会考虑二次置业,因此在并不影响居住功能的前提下,不必为了楼层、朝向等而多花钱。
此外,从租赁市场来看,楼层、朝向等因素对于租金水平影响并不大,如果考虑日后换房之后继续持有小房,则更不应该为这些因素而投入更多的资金。
取功能舍舒适
众所周知,如果要保证居住的舒适性,房屋面积就得达到一定的要求。比如110平方米的两房,舒适性肯定要比70平方米的两房高。但是要购买过渡房,就只能在功能性方面下工夫,而适当牺牲舒适性。
那么,如何保证房子的功能性呢?“小居室并非意味着功能不全。”杨先生分析认为,房型结构一定要紧凑,卫生间、厨房等面积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卫生间、厨房的面积最好都能达到4平方米左右,这样可以较好的满足生活需要。”
同时,笔者发现,现在二手房市场上,有不少房龄较长的房子功能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只有卫生间没有厨房,功能不全;厨房与走道合二为一,烧饭时油烟乱窜等。“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日后居住,选房时应考虑清楚。”杨先生表示,在房型的选择上,最好选择容易改动的小户型,日后如果因为添丁但经济条件尚未成熟时,可以通过改造而缓解房间不足的压力。
【提醒】节约是关键但误区要避免
本着以量力而行的原则购买过渡房,如何最大可能地节约成本,自然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但是,也要避免踏入一些误区。
“不少购房者不喜欢二手房,总觉得别人住过,感到别扭。其实不然。”杨先生说,户型紧凑,公摊面积小,单价相对较低,算下来也更为实惠一些。
其次,不可一味追求低总价而忽视房子的质量。杨先生提醒,市场上一些存在设计或质量缺陷的房子往往价格偏低,比如房顶漏水、隔音效果不好的老房子,售价一般要低一些。但如果买到这类住房,居住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困扰,反而会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