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河南视窗7月13日讯 据东方网报道:“十年之后,我站在这里能不能说一句:虽有遗憾,并无后悔?”“十年后的我,出一本自己写的小说,用大提琴拉一只最简单的曲子……”“十年后的你,是不是还是那么善良?是不是还是那么简单?是不是已经告别了脆弱,勇敢的支撑起你的家庭,善待你的父母?”在近日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的毕业典礼上,75名毕业生认真而慎重地写下了各自未来十年的规划和奋斗目标,并统一封存在了档案袋中,制作成“时间胶囊”。大家相约,十年后的校庆日,再将毕业愿望统一启封。
所谓“时间胶囊”,其实是源于西方文明中的一种古老习俗:在重大活动发生或重要建筑物奠基之前埋入一些物品,用来向不确定的未来发送某种信息。后来埋存物品的概念被扩大,代表人类知识和成就的物品也会被埋入地下,留待数千年后开启。而在1939年世博会前夕,人们决定在地下埋入一个鱼雷状的容器,放进代表时代特点的物品,并将其命名为“时间胶囊”。
而之所以选择将“时间胶囊”封存仪式放进毕业典礼,图书情报档案系老师李岩表示,这与专业性质息息相关。“作为以档案专业为主的图情档系,这既体现了专业特色,给予了毕业生畅想未来的空间,也为师生留存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李老师还表示,封存档案的程序也十分庄重,使用的是起源于东周时期的火漆,既确保档案袋里内容的安全,又利用档案实践领域的工具,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现在,这份档案袋,已经保存在了系里的档案柜中,等待着学生孩子们十年后来打开它”。
写下“十年规划”并集体封存后,毕业生们也表示,油然而生了一种神圣感。,一位毕业生说:“规划是经过深思熟虑写下的,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写下对自己十年后的承诺,再加上仪式上庄重的音乐、严谨的程序,让我对这个毕业季印象深刻”。(新闻晨报林颖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