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河南视窗5月31日讯 据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吃杨玘屯一口饭,会捏咕咕哨;喝杨玘屯一口水,会捏咕咕狗。”这句民谚中提到的杨玘屯村不是别处,正是被誉为“泥玩具之乡”、“泥塑第一村”的浚县黎阳镇杨玘屯村。
5月30日,记者在杨玘屯村采访时了解到,浚县泥塑又称“泥咕咕”,集中产于杨玘屯村,传说是隋朝末年瓦岗军打黎阳,在此屯兵马,将士们为悼念阵亡战友,就用泥捏制成他们的模样,从此这种习俗就在杨玘屯村流传下来。
“过去,捏这些小玩意儿只能换几个钱养家糊口,现在‘泥咕咕’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喜爱的人多了,成为村里人致富的重要途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泥咕咕传承人王学峰告诉记者。
“要说最给力的,还是俺父亲王蓝田的作品《蓝田泥塑》被估值3000万元这件事儿。村里的艺人们听说后都很兴奋,往后俺村的泥咕咕会更吃香的。这不,4月份我注册成立了浚县蓝田泥咕咕文化艺术专业合作社,以后要组织村民进行规模化生产。”王学峰说。
在王学峰家的作品展览室内,记者看到了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彩塑作品。十二生肖,古代名相猛将,历史、神话传说中诸般人物,当地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物什,几乎无一不有。泥塑马、泥塑虎等作品更是让人喜欢。
为了做大泥塑产业,近几年,浚县县委、县政府对泥塑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壮大非常重视:规划建设了杨玘屯泥塑原生态文化村项目,建起了泥塑艺术博物馆,成立了泥塑艺术研究会,组建了杨玘屯泥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如今,在王学峰、宋学海等一大批泥塑艺人的带领下,杨玘屯村的泥塑制品已发展到几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销售量达150多万件,村里750多户从事泥咕咕制作的就有600多户,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等,扬名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