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戈辉,出生于北京。1991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期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青年业余主持人大赛,获第一名。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过《十二演播室》 《正大综艺》等栏目和春节联欢晚会等。1994年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十佳主持人之一。1995年被评为华语电视节金奖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1996年3月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2000年起主持访谈节目《名人面对面》至今。还参与主持了凤凰台的其他重要专题节目,包括《香港回归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千禧之旅》等。许戈辉自2006年担任“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形象大使,及在2008年担任德尔惠文化公益大使以来,多次深入各贫困地区和受灾地区,亲身参与各项工作和活动,并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向贫困地区及灾区献爱心。
印象:澄明清澈的女儿心
印象中的许戈辉是电视屏幕上那个有着一双水汪汪大眼睛的女孩,采访之前曾在许多次的节目现场见过她的主持,总觉得她过于漂亮,而容易让人忽视了她的内涵。
也巧,约好了的采访时间是3月8日,那天的阳光格外明媚,当我来到北京东三环外的一家咖啡厅时,许戈辉已经提前到了。我推门进去的时候,她正和一位女同事聊天,素面朝天,一件中袖黑色连衣裙,腰间系一条有银色扣花的宽腰带,披一条浅灰色有深蓝印花的大披肩,既优雅又随意。我们不像是在采访,倒像是老朋友在“三八”节里的一次聚会。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她好瘦,因为没有化妆,脸色有些苍白,与镜头前那个光彩照人、双目放光的凤凰女主播判若两人。然而,聊着聊着,她外表的东西渐渐褪去了,她的内心、她本质的东西开始显露,聪颖、睿智、诚恳、用功,很有头脑的知性美女。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阅历让她才思敏捷。当然,口齿伶俐是她的职业素养,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做了10年《名人面对面》节目,与五百多位有特色的成功人士进行过深入的交流,让她的眼界、心胸和思路都更开阔、更豁达。她见过世面,许戈辉的人生大大超越了她的年龄,于日复一日的访谈节目中无形地延长了、拓宽了……
见到来自天津的记者她很高兴,她说她孤独的童年是在北京度过的,而她快乐的童年是在天津度过的。噢,那是怎样的一段时光?因为父母工作太忙,4岁左右的小戈辉被一把大锁反锁在家中,用小手托着脸颊,望着窗外冬天的北京--天空是灰灰的,秃秃的树枝上没有一片叶子,偶尔停着一两只小鸟。当小鸟飞走了,她就回过头去画画。家里有饼干筒,算是奢侈的零食。那时她还不太认字,妈妈就给她画一个钟表的图案,画上几个不同的钟点,告诉她,什么时间你可以吃午饭,什么时间你可以吃一个苹果,什么时间妈妈就回来了……后来看到戈辉实在太孤独,父母就把她送到了天津的姑妈家,在这里她断断续续地住了两年时间。姑妈家的楼房是在一个大院里,戈辉便有了许多小朋友一起玩。天津的日子她快乐得像只小鸟,所以她说一听到天津方言就觉得特别亲切……
这就是我们的开场白,也许是职业的习惯,我们都不自觉地把对方当成了采访对象,她用这样一种亲切的回忆迅速拉近了与我的距离,我用对她心灵的理解一下子获得了她的认同。我说:“你在采访了这么多名人之后,是不是觉得你的心会一下子变大了?也许在与他们接触之前还有一些小烦恼,接触之后就觉得自己的那点小烦恼不算什么了?”闻此,她的眼睛一亮,说:“你说得特别好!我以前没想到这个词,真的是这样,心变得特别大了!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不满足,当那个烦恼充斥了他们的心时,烦恼就被无限放大了。而与这些一路奋斗过来的名人接触之后,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少可能性,心中的世界一下子就扩大了……”
也曾经采访过一些电视台著名的女主播,许戈辉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她很大气、很阳光,也很真诚,应该说她已经不算年轻了,但在她身上却一直散发着一种近乎于小女孩般的热情和真诚,澄明清澈,在她叙述的过程中,仿佛有一道光在照耀着她,那是她的梦想。她说:“凤凰(卫视)既教我怎样目光高远地去梦想,也教我怎样实实在在地去做事。既教我展翅高飞,又教我脚踏实地。”投入凤凰的这15年,是许戈辉人生最辉煌的岁月,也是凤凰最辉煌的岁月。作为在华人世界有相当影响力的电视媒体的第一批主持人,她有资格骄傲,如今,无论是她还是凤凰,都以脚踏实地的辛勤工作实现了当初那美好的梦想。
都说只有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工作中的女人才是最美丽的,那一刻,沉浸在梦想中的许戈辉真的是特别美丽。她说:“我不假设生活中充满陷阱,我更多地选择相信人性的善,我不太设防。”有朋友笑言,做了母亲之后的许戈辉浑身上下都充满了一种 “母仪天下”的光辉。不错,近年来她做慈善大使,四处奔波,亲力亲为,为灾区百姓募捐了数百万元的善款,还把女儿的一份小小心意--一个水晶的小手链捎给灾区的小朋友……
说到感情,许戈辉说:“我总觉得人生有许多不期然的美丽,不期而遇是件特别美好的事情。不要怕受伤,不要怕走弯路,这些都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
瞧,这就是成熟之后的许戈辉,依然是一颗澄明清澈的女儿心。
离开央视到香港
有人建议我去麦当劳兼职
记者:到今年的3月底,就是凤凰的15周年生日了,这15年是凤凰的黄金岁月,也是你的黄金岁月,对吧?
许戈辉:是。真是一晃而过,回想起来真的就像是昨天的事情。那之前,我基本上都没有离开过北京,但我相对比较独立,从9岁读北外附小就开始住校,一直住到大学毕业。大学毕业工作后也是自己在外租房子住。可是一旦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城市,还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并且那时候的凤凰还是一张白纸,一切美好的前景还都在我们老板的描述里。
记者:那你当时怎么舍得放弃央视那么好的平台?
许戈辉:必须说那时我是幸运的,一上来就有央视那么高的起点。如果我再大几岁或者阅历再多一点,我可能会舍不得离开。但一个幸运的孩子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幸运,做选择也往往比较率性而不会瞻前顾后。就像当年我参加央视的主持人大赛得了冠军,有记者要来采访我,我说不行,我还没毕业,我还得把重点放在学业上。从来不懂这是一个机会,可以成名,可以瞬间获得也许默默干上10年都不一定能获得的东西。所以现在我就很感慨,如今屏幕上大量的选秀节目,还有充斥市场上的许多书籍,都在告诉年轻人:成名要趁早,什么样子才叫成功等等。在我们那个时候不是这样受教育的,在我们脑子里,对于所谓的功、名、舍、得的选择都不是那么功利的。许多事情是凭着一种冲动和向往在做。
记者:离开央视去凤凰,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是香港那边比央视要高许多的薪水吗?
许戈辉:不是。其实我在央视时已经在做一家小规模的电视制作公司,做得很有起色,但是特别疲惫,一个人硬撑着打拼,摸着石头过河,摔过跤,弄得满身湿……这时有凤凰这样一个机会,我很想到香港看看人家的电视工业是怎样运作的,这对我是一个致命的吸引。
记者:凤凰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许戈辉:凤凰有一个核心的精神,应该叫做--独立而自由的思考。这是我们作为主持人体会非常深的。凤凰非常鼓励你独立思考,并且不给你设什么禁忌。有时候你自己都会觉得,哟,我这样就说出去了?我们的节目也有人审,主要是根据香港的一些法律。我们也有撰稿人,但是这里面可以加入许多自己的思想。凤凰很鼓励我们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去分析、去表达。并不是这样自由,我们就无法无天了,我们反而会更小心、更谨慎了,因为你知道你要为这个东西负全部的责任,而这个东西的影响力是非同小可的。凤凰特别懂得信任是一种动力,信任本身也是一种监督,一种严格的监督。
记者:工作之外你们在香港有业余生活吗?
许戈辉:刚到那儿的时候,香港人就问我们,你们业余时间为什么不再打一份工呢?我们说,我们还能做什么呢?人家说:你们可以到麦当劳里去端盘子啊!我们都笑了,以为人家在开玩笑。但后来我们才知,香港人的生活态度是很实在的。比如我们有一个服装师,是帮我们专门去搭配服装的,她个子高高的、瘦瘦的,每天背一个巨大的包,里面装的全是衣服。后来我们才知道,实际上她是香港的一个相当有名的模特。她来凤凰就是再出来打一份工,而当她走在T台上的时候,她就是那个耀眼的名模。通过她我们就明白香港人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了。
做节目能日行千里
其实我是一个挺皮实的女孩
记者:到香港凤凰你做的第一次大的活动就是1997年的香港回归吧?
许戈辉:是的。那时候对我们是一个崭新的挑战。之前,我的电视主持经验里,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这么长时间的新闻直播节目,比如我做过综艺节目、专题节目,包括央视的春晚,基本上都是提前设定好的。而香港回归的报道对我们是一个挑战。第一,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问题;第二,要有那么多的时间用什么来填充?要准备大量的背景资料,有很大的压力。我们是60个小时播不停,几个人轮流播。我还要在会展中心和总演播室之间两头跑,记得当时还下着雨,但是人却很兴奋。
记者:那么,你主持凤凰的《千禧之旅》 最艰苦的是什么?
许戈辉:我接的是第一棒,就是埃及和希腊。还要进入以色列。我挺迷恋和向往这种非常神秘的古老文明。埃及是东方的古老文明,希腊是西方的古老文明。当时我们的吉普车队真的是日行千里。我其实是一个挺皮实的女孩,虽然我以前坐车坐飞机都会晕。我在央视第一次外出拍片坐飞机时,一起飞,我就吐了,一降落,我又吐了。不过后来我真的练出来了。也许我的身体构造天生就是为了电视主持这个职业而造就的。我们的摄影师等一些工作人员都说,你们看,小许真神了哈,上车吧,你就觉得她特别疲惫,在那东倒西歪地睡,可是一下车,你把机器往那一架,机器上的灯一亮,哗!她就换了一个人,她就神采奕奕,口若悬河,才思非常敏捷!
记者:你做《名人面对面》已经10年了吧?
许戈辉:《名人面对面》已经做到第11年了,已经面对了五百多位名人了。我们也确实邀请过一些人第二次,甚至第三次上我们的节目。
记者:有没有特别困难的时候,或者嘉宾不配合的例子?
许戈辉:有,但是不多。正因为不多,印象才特别深。有一次,是我伤了人家。是一位女导演,她刚拍完了一部备受争议的片子,我就把网络上找到的一些评论念了两条,这时她的脸色就开始变了。后来回想,是我说的一些话太刺激了。她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站起身走进她的办公室,不理我了,我当时很尴尬……后来那期节目没有播出,并不是不可以做,只是我不想给人家造成伤害。
还有一个例子,一个乒乓球冠军,瓦尔德内尔,曾经是中国队的克星,那年我采访时他已经退役了。他是北欧人,一点也不幽默。我用英语采访,问一句说一句。我想用激将法逗起他的谈兴来,没料到他突然开始叽里咕噜说开瑞典语了,然后就站起来走了,把我晾那儿了。他的翻译说,他身体不舒服。我就知道他不高兴了,但是为什么?我没有冒犯他呀。我请翻译把他叫回来,他说他今天肚子有点疼,不能再说了。我对他说,你今天休息,明天再来采访。明天你得好好回答问题(有点哄着他)。第二天,他又换了身衣服,精神抖擞地来了,聊得特别好。
有时候涉猎的领域我完全外行,会比较难,这种情况就得想办法化不利为有利。比如采访篮球明星王治郅时,本来不懂篮球是我的劣势,但我扬长避短居然收到了意外的好效果,因为我让他感觉是一个可以放松的谈话对象,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之处,都是初为人父母。于是我们不多谈战术打法,而是谈他怎样每周在美国东西岸飞来飞去、奔波于俱乐部和家庭之间,谈他怎么喜欢读明清小说,甚至怎样给孩子买奶粉……这种话题,在体育类的节目是不会谈的,我就是想尽可能地去触碰他内心的东西,让观众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篮球明星。
记者:你也是一个总在探索、尝试创新的人。
许戈辉:有的时候也会焦虑,还能怎样再变变花样。难道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模式这么做下去吗?然后我告诉自己,就在这么简单的方式下,在内容上翻新。哪怕就给观众一点点感悟,就为一句话而感动,可能就会影响到一个人,甚至会改变一个人。
淡泊名利是一种风骨
做慈善让我内心更安然
记者:你这么多年采访了这么多的人物,他们的人生和人生观对你有影响吗?
许戈辉:有,太多了。我感觉现在是特别让人内心浮躁的一个时代,台湾有一个雕塑家叫朱铭,他的太极系列在国际上享有特别高的声誉。他的雕塑作品《拱门》由连战作为礼物送给胡锦涛,代表两岸之间的友好关系。但是当我采访他提到这件事时,他只是淡淡地说,是吗,我听说有这么一回事,但我也不知道是哪件作品,可能是他们买的吧。他的态度让我很意外,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眼里,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荣誉。他说,做艺术要专心,要往里钻才能做成。他让我明白:淡泊名利不是口头随便说说的,他一定包含了你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你才能做到心静如水。像这些人影响我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风骨。
记者:每一个人物都有他特定的场,这个场会辐射到你。
许戈辉:对。比如这次“两会”中关于幸福的话题,我觉得,中国人的幸福点越来越高,越来越难达到。其实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呀,为什么你还是觉得自己不幸福?是因为你把标准定的越来越高。接触了这些嘉宾之后就会觉得,幸福的方式多种多样,不是说只有一种人生才是幸福的。对此,我们的媒体也有责任,当前无论是电视还是纸媒,或者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在误导年轻人,似乎成功就是做到多高的职务,挣了多少钱,名气有多大,住什么样的房子……于是千万的人都在奔着这些硬指标往金字塔尖上挤,幸福感就真的太难获得了!但实际上,真的不是这么回事!我采访的这些不同的嘉宾都在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生活的意义决不是成功之后那些名利带来的幸福感。他们都在告诉我说,他们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名利只是他们做这些事所带来的附加值……
记者:你这些年一直在做慈善事业,怎么想的?
许戈辉:我在母校北外和北大都设立了助学金,每年都会资助一些贫困学生。这些年我做的慈善更多的是针对母亲和儿童,我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母婴平安120”项目的形象大使,我下去之后才知道,在偏远地区生孩子仍然是妇女的一个生命难关。汶川地震我募捐了一百万元,去年重庆地区水灾我募捐了一百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母婴及贫困学生的援助。自己做了母亲之后就更牵挂那些需要帮助的母亲们,做慈善会让我觉得内心安然。
(来源: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