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大时代呼唤大作为、大手笔。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原大地写满神奇。
新阶段,新形势。省委省政府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谋划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大战略。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挖掘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高水平、高品位的艺术精品,树立河南新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形成与经济建设相互推动的良好发展局面,促进河南振兴和中原崛起,提升亿万中原儿女的福祉?郑州市以大型舞剧《水月洛神》的成功打造,对此做出了令人欣喜的回答。
一
3月9日至11日,正值全国两会期间。《水月洛神》在首都保利剧院连演3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震撼!”、“没想到!”、“太有冲击力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记者在现场采访,不断被观众激动的情绪感染。每场演出结束后,演员都要多次谢幕,观众报以长时间的热烈鼓掌;夜深人静,还有不少观众在门口剧照前长久伫立,不愿离去。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大声称赞:“很好啊!”著名小品演员巩汉林兴奋地说:“《水月洛神》是真正的艺术精品。艺术要给人美的享受,舞剧《水月洛神》做到了。”著名词曲家徐沛东:“感谢河南文艺工作者的劳动,产生了这样一个重磅作品,为推进文化繁荣作出这么大的贡献。”
《水月洛神》何以有如此艺术魅力?其奥妙何在?郑州市在打造这一艺术精品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创新理念和经验?
首先看看节目单透露的信息:总策划李克(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孔玉芳(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省长);出品人连维良(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赵建才(郑州市市长);总监制丁世显(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领导重视可见一斑。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郑州歌舞剧院。这是郑州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产物。2004年3月,郑州市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组建了郑州历史上第一家歌舞剧院,成立伊始,就决意革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全面进行剧院体制、机制创新,实行市场运营项目制、创作人员委约制、主要演员签约制、演职人员聘用制的运作方法。改革带来新气象,从全国11个省3000多名专业演员中,精心挑选出50多名演员,首次实现武术和舞蹈有机艺术结合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一举成功。《风中少林》不仅接连荣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特别大奖、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大奖,还先后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和城市举行商业演出,仅在澳大利亚就连续演出40多场,创造了可观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作为河南第一部真正走向市场的舞剧,令“郑州歌舞剧院模式”成为河南乃至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范本。
《风中少林》让郑州歌舞剧院名声大振,但郑州市和歌舞剧院并没有陶醉不醒。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一个新院团,仅有一台原创大剧显然是不够的。《风中少林》表现的是阳刚美,同样植根中原文化沃土,再打造一台表现阴柔美的原创大型舞剧成了大家的共识。
二
机遇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
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作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河南省委连续召开会议,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卢展工走访省直文艺院团,鼓励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增强内部活力,多出人才、多出精品。省委、省政府决定依托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包括富有地方特色的4台大型原创舞台剧目,《水月洛神》应运而生。
“用崭新的观念照亮古老而又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一理念为《水月洛神》的艺术创作定了调。而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所言:“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只有精品才有好效益”,对郑州歌舞剧院打造新的中原文化名片,既有点拨和期许,更包含要求和动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途经洛水,夜宿舟中,曹植恍惚间遥见洛神凌波御风而来,曹丕却把洛神揽入了自己的怀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曹植的千古名篇《洛神赋》和《七步诗》为依托,结合神话传说和中原民间故事……《水月洛神》巧妙地将“诗、书、礼、乐、舞”融为一体,发人深省地揭示了利益相争下的人生悲剧!著名舞蹈理论家、编剧冯双白和总导演佟睿睿等主创人员,用现代审美意识探究洛神传说的古典美,用舞蹈语言讲述了这场跨越千年的凄美相遇。优秀青年舞蹈艺术家汪子涵、李宏钧以及知名青年舞蹈演员唐诗逸生动传神的肢体表现,作曲家郭思达营造的现实与梦境交织,设计师麦青极富视觉效果的个性化服饰,还有言简意赅的舞美设计,戏曲、芭蕾等多种元素融合,多媒体巧妙运用……难怪众多观众被这一大剧彻底征服。
艺术精品是智慧、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水月洛神》主创人员多次遍访河南各地,深入民间采风,充分汲取中原历史文化营养。从去年12月在郑州首演,到今年2月25日至28日进京前演出,主创人员反复调阅录像,广泛征求学者、领导和观众意见,查找剧目不足,反思、梳理、修改、调整……使整个舞剧闪烁着中原文化的璀璨历史,展现出浓郁中国古典美的舞美意境。
专家不吝赞誉。看过首演后,中国文联副主席白淑湘即由衷地表示,《水月洛神》大美无言、大悲无言、大爱无言,让人震撼,为舞蹈史上增加了一部非常好的正剧。连看两次演出,著名编剧、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说:如果一部剧得的是60分,那就表明它还处在被争议状态;如果一部剧得到了80分,争议就不存在了。可以肯定的是,《水月洛神》已经在80分以上了,它充满了灵气。
如今,《风中少林》的阳刚,《水月洛神》的阴柔,刚柔并济,构成郑州歌舞剧院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它们像一双被媒体、荧屏、网络簇拥的形象大使,正在把新郑州、新河南展示给全国、全世界 。喜乘中原经济区建设东风,郑州舞起来、河南舞起来,经济和文化联袂跨越,硬实力和软实力一起提升!(记者 徐建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