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您的位置: 首页
慈善事业需要榜样的力量
时间: 2011-06-07  来源: 河南视窗  编辑: 陈冰

   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又开始了,而这一次,据说价格涨至150万美元,毫无疑问,这个爱做慈善的老头将再次吸引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

 

    美国富人热衷慈善事业已是人人皆知,如洛克菲勒家族四代连续捐款超10亿美元; 比尔·盖茨为慈善事业已投入 260 亿美元,占全部财产的 54% ,甚至早早立下遗嘱:死后 99% 的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 相比之下,中国的富豪们就逊色了许多。中华慈善总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获捐赠的 70% 都是来自国外和港台,国内富豪的捐赠 15% 还不到。

 

    两国虽无可比性,但不可否认,也确实反映出国人在社会责任感与公益心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波士顿咨询集团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百万美元富翁家庭的数量首次突破100万户,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由于私人企业及房地产这些内地富豪的主要资产未被计入,这一统计方式严重低估了中国富豪的真实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就是大发慈悲、乐善好施,是对有钱人一种更高的道德要求,当然一味的要求富人们乐善好施并不符合慈善的精神,但不可否认的是,富人做慈善所带来的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改革开放使得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其结果就是更多的人向先富者看齐,努力发家致富,榜样的力量可见一斑。慈善事业也同样需要这种榜样的力量。

 

    诚然,眼下国内慈善组织数量的缺少,动员社会资源能力的有限,政府税收鼓励政策的滞后,慈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乏, 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障碍,但较之这些问题更重要的却是国人“慈善观”的缺失。

 

    富人带头做慈善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起到带头作用,使得“慈善观”能深入到普罗大众内心,这种榜样的力量带来的不仅仅是“慈善观”的普及,也将是对国人道德观的一次洗礼。这种洗礼是精神和气质的提升,这种提升将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中受益,而这种受益将是永久。(中原)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