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拨打120求救的急诊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然而,随着城市机动车辆日益增多,道路交通日益拥堵,大大延误了120急救车到达现场的时间。为解决这一难题,郑州市在去年11月为100多个急救站配备380辆急救摩托车,但迄今为止,这些急救摩托车却基本上被闲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5月8日报道)
笔者初步算了一下,380辆摩托车即使不算上急救包,每辆以5000元计算,总额达到了190万元之多,这么多的公共资源躺在仓库里“睡大觉”,让人不禁怀疑,是郑州市的医疗资源足够使用,还是有人在渎职?
资料显示,郑州市卫生资源相对同等发达城市略显不足——2009年,郑州市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45人,而武汉、济南分别为2.71人和2.73人。为了解决郑州医-疗资源不足问题,按照郑州市规划,2010年政府卫生支出将占GDP比重的1.2%,且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在郑州市政府大笔投入医疗资源支出时,人们看到的确是这样的浪费。
郑州市卫生局在急救摩托车发放仪式上表示,因为郑州市的交通相对拥堵,配备急救摩托车很有必要。可人们在急救摩托车发放后的半年里没有看到这么必要购买的车辆哪怕是出现过一次。郑州市卫生局给出的解释是,现在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正在就医护人员的摩托车驾驶证,还有关于急救摩托车在执行急救任务时的收费标准等一些问题与有关部门协调。那么我们又要问一句,“早干嘛去了?!”
本应该在急救摩托车购买之前就应该解决的问题,在买了半年后还在协商,大量的公共资源就只能这样被闲置。
闲置的广场、闲置的博物馆、闲置的艺术中心,也许太多闲置的东西让人们麻木,可当事关人命的医疗资源也在“睡大觉”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也许这仅仅是个个案,可这样的个案让人惊心。在医疗资源紧缺时,百姓担忧,在医疗资源富裕时,老百姓还要担忧,这其中的问题值得政府部门进行反思。
如何“人尽其才”也许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可如何“物尽其用”确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丝丝细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考验着老百姓对政府的信心。
公共资源再也经受不起浪费,当然,更重要的是,消耗不起的还有——民心。(中原)
|